文化活动
当前位置: 首页>>学生管理>>文化活动>>正文

社会主义启航页,八大继往铸辉煌

2021年05月07日 10:49  点击:[]

2月下旬的北京,春风轻拂,全国政协礼堂静静矗立在太平桥大街旁,门前一派车水马龙的景象。与几十年前相比,周围的景致发生了很大变化。1956年9月15日至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举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那短短13天会期传达出的信息,至今令人心潮澎湃——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强国梦想,显示出党的团结和党的事业兴旺发达,更为重要的是,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方向。

距离1945年的七大召开,已经过去了11年。这11年间,先后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国民经济恢复、抗美援朝胜利、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果等历史性成就。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加强执政党的建设,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制定党在新形势下的路线、方针、政策,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应运而生。

大会正式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此外,还有50多个国家的共产党、工人党、劳动党和人民革命党的代表团应邀参加了八大,这样大规模的外国代表团阵容,是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次。

 

中共八大会议现场

“我们这次大会的任务是:总结从七次大会以来的经验,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的中国而奋斗。”开幕式上,毛主席的讲话使代表们深切地感受到,历史上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已拉开帷幕,中国即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未来。

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任务

从1956年2月起,毛泽东陆续听取了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0多个部门的工作汇报。1956年4月25日,根据前一阶段的调查研究并结合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从思想上、理论上为八大的召开作了重要的准备。

1956年9月15日下午2时5分,毛泽东致八大开幕词,总结了七大以来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成绩,分析了取得胜利的原因,指出了党在今后工作中必须坚持的基本方针,向全党提出了今后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任务,并且告诫全党:即使各项工作取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就,但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自满的地方,一定要牢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个真理。这句话,后来成为脍炙人口的名言。

 

中共八大的召开(1956年9月)

“当时的中国,经济、科技等很多方面均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国家的现代化,首先要通过技术革命,赶上世界经济和科技的先进水平。正是由于全党和全国人民的这种改变国家贫困落后面貌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八大确定了‘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社会主义先进工业国’的宏伟目标。”邢和明表示,八大还提出了国家工业化大致的两个步骤。这是中国共产党参考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大潮从宏观层面上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法与步骤。

以“探索自己的建设道路”这一认识与愿景为出发点,八大以前所未有的政治勇气和改革精神,概述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路径—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也必须走这条道路。

二、党和人民

建党百年,党和人民的关系早已如血和肉、鱼与水、土地和种子一般不可分割。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就指出:“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基础”。其实,党和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早在中共八大时就有体现。八大报告从1955年12月开始起草,至1956年7月初写成,8月上旬到9月中旬,毛泽东先后12次修改。八大文件草稿形成后,中央组织中央机关和各省(区市)及军队党的负责人反复讨论,征求意见。毛泽东还指示,将政治报告已定稿的各部分,印发给八大所有代表,请他们即看即修改。据统计,八大政治报告的各种修改稿有80多份,党章修改稿有50多份。反复修改的八大报告充分体现了党倾听人民的声音,采纳人民的意见的初心。

 

毛泽东对中共八大政治报告的修改稿

八大报告的反复修改仅仅是反应党和人民关系的一个缩影,事实上,当时的社会在集中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也相当注重人民生活和工作的幸福感。党从建成之日起,就表明人民的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1922年党的二大《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强调,党应当是“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1944年,在张思德追悼会上,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了“为人民服务”,强调“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到1945年,在《论联合政府》报告中,毛泽东同志将人民立场、群众观点、党的宗旨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

刘少奇在八大强调,不应当片面地强调国家利益而忽视个人的利益。党的方针是把两方面的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在这个方针下,党竭力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生活。比如,周恩来在八大报告中立下目标。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职工的平均工资将提高25-30%。农民的全部收入在5年内增长25-30%。这是以党的文件为保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事实上,直至今天,共产党都没有忘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中共八大通过的“二五”计划部分指标

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

这场大会面对的是朱德所提出的“创立社会主义家业”的命题。当时的中国,还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只有10%左右。“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困难在哪里呢?”朱德说,“最根本的困难,就是在于我们的经济落后和文化落后,我们的国家原来被帝国主义剥削得很穷,遗产很少”。

中国共产党人迫切想要改变这种落后面貌。八大决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本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八大将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确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并且提到,尊重“自由市场”。陈云最早意识到,搞活市场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一条重要的生命线,需要超出官商的单一路径,闯出一条繁荣市场、搞活经济的新路。

陈云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在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计划生产,还有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社会主义市场里,国家市场是主体,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补充。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陈云、朱德等在党的八大闭幕式上(1956年9月)

此外,党的八大还把扩大民主生活,反对官僚主义、建设新型民主作为重要任务,甚至是中心课题。毛泽东把党的民主思想扩展到政治思想和文化艺术上,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毛泽东接见文艺界著名人士巴金、周信芳等人(1956年)

由于对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估计不足,八大路线未能在实践中完全坚持下去,在发展的道路上未能避免大的曲折。但中国共产党搞社会主义的决心、信心始于中共八大。中共八大宣告了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来,这次会议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站在比较高的历史起点上,取得了初步成果。八大提出的以经济为重心的转变、尊重“自由市场”、扩大民主,为日后的改革开放产生深远影响,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长远的重要意义。

选择题

1.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分析了现阶段的主要矛盾

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

2.中共“八大”关于国内主要矛盾的论断是正确的,因为这一论断()

A.借鉴了苏联的经验和教训

B.反映了剥削阶级在我国已基本消灭的客观实际

C.明确了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D.强调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3、下列对“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探索

②反映了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愿望

③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④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4、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目的是:()

A.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B.加快落实“大跃进”的方针

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问题

D.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问题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沿海地区 B.华北地区 C.农村 D.城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