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动态>>综合新闻>>正文

人文学部成功举办2024年研究生学术论文研讨会

2024年11月28日 14:46  点击:[]

为进一步丰富人文学部研究生的学术活动,加强学术论文写作能力,搭建导师与研究生的多元交流平台,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学术氛围,2024年11月13日,人文学部举办第二届研究生学术论文研讨会。学部导师代表、相关老师以及全体在校研究生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本届学术论文研讨会与上一届相比,无论从参与学生的数量、论文质量还是学生参与面均有大幅度提高。上一届参加发表的学生共计18人,涉及中国语言文学和中国史2个专业。本届研讨会共28人参加,涉及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国际中文教育3个专业。

本次研讨会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论文写作和教师评阅,第二阶段是学术论文发表。论文发表阶段分为文学院组、历史学院组两个会场同时进行,综合点评和颁奖仪式合并一个主会场。邀请孙惠欣教授、吴金梅教授、陈颖教授、姚海斌副教授、倪晓明老师担任文学院组评委。邀请王夏刚教授、王小健教授、李俊霖老师、王效老师、任二兵老师、权太杰老师、朱天啸老师担任历史学院组评委。主持人分别由24级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靳添凯和中国史专业学生薛志超担任。

文学院组和历史学院组研究生采用PPT形式分别对自己的论文进行了阐释,各位评委老师现场提问,学生回答问题,老师点评,评委老师根据学生论文的质量和综合表现现场打分。

文学院院长高日晖教授对文学院组研究生们的表现进行综合点评,他认真点评了每一位同学的论文题目,认为同学们的选题新颖且具有针对性,角度选取合理,研究方法多样。论文内容逻辑严密,结构合理,肯定了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他鼓励同学们今后在研究过程中要保持问题意识,合理确定选题范围,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融入文学研究中。

历史学院院长张春梅教授对历史学院组研究生们的表现进行综合点评,她肯定了同学们的进步与积极性,同时结合自身的历史学研究经历提出几点建议。第一,史学论文写作要具有创新精神。主要体现在史料新、方法新和理论新三个方面,要有质疑和批判精神。第二,论文写作要基于扎实的史料基础。史学的本质是求真求实,史学论文写作要有一分史料说一分话,这是史学研究的基本操守。第三,史学论文写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对于研究生继续深造和求职都大有裨益,希望同学们写出更多更好的论文,做好学业规划。

经过激烈角逐,本次学术论文研讨会共产生一等奖3名,二等奖6,三等9名,优秀奖10名,导师代表为获奖同学颁发证书与奖品。

一等奖:王彤彤、范巧巧、苏航

二等奖:宫瑞谦、刘双、吴宇喆、杨璐、韩曲、陈星澳

三等奖:曹贝贝、徐梓慧、付文静、董蕊、李佳阳、都国栋、陈寒雪、程玉琳、袁宏宇

优秀奖:焦点、王诺楠、谢宇航、李宇彤、庄子悦、邸如鑫、何欣睿、程千娇、杜茂青、汪艳

人文学部副主任孙惠欣教授肯定了本次研讨会中各专业同学们的精彩表现,希望同学们能利用这一平台,虚心接受导师的意见,继续深入研究。她向大家分享了自己对研究与学问的理解,认为做学问首先要学会“问”,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学术水平。此外,她还指出研究方法的重要性,着重强调“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的比较研究方法。最后她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这样的机会,把握时间刻苦钻研,成为一名高素质的研究型人才。

学术研究离不开学生的研究热情与导师的悉心指导,此次研讨会为同学与导师搭建了沟通的平台,不仅为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更进一步为人文学部营造了严谨认真、积极向上的学术氛围。与会研究生纷纷表示,通过参加此次研讨会,他们不但拓宽了学术视野,而且激发了创新思维,对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学部将以此为载体,为研究生学术研究搭建更多的学术平台,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对学术研究的兴趣。希望学部各年级研究生们能够保持热情,掌握方法勤奋钻研,拓宽视野,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和自身素养,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学术论文。

关闭